省民政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开展城乡低保等惠民政策落实监督检查有关问题认定的指导意见

日期:2017-05-27 16:13来源:宜昌市民政局
责任编辑:minzhengju阅读量:

  省民政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开展城乡低保等

  惠民政策落实监督检查有关问题认定的指导意见

  各市、州、县(市、区)民政局:

  自省纪委根据省委决策部署,运用大数据开展惠民政策落实监督检查工作以来,全省各级民政部门积极配合,主动跟进,全面、深入检验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政策落实情况。低保等社会救助政策的宣传更加广泛深入,落实情况检查更加全面彻底,基层社会救助经办人员政策法规意识普遍增强,对进一步规范社会救助工作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各地对政策把握尺度不一,对有些具体情形不好认定,对此省纪委对各地运用大数据开展监督检查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形成了《政策问题清单》,要求省民政厅进行认定指导。现按照省纪委侯长安书记“六个区分”的指示精神和党风政风监督室的要求,根据有关政策法规,并结合社会救助工作实际,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关于省、市惠民政策规定不一致,导致问题线索核查、整改问责没有依据的问题。根据国务院、省政府有关政策规定,要求县级以上政府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制定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认定办法。因此,当地制定的具体办法只要不违背国家、省有关文件精神,可以作为依据。两种具体情形说明:

  (一)省级政策中对成年重度残疾人单独施保的条件之一是“低收入家庭”,而市级政策没有“低收入家庭”的要求。《湖北省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实施办法(试行)》(鄂民政规〔2013〕1号)第十条规定,低收入家庭中丧失劳动能力且单独立户的成年重度残疾人可以单独申请低保。由于国务院、省政府有关文件对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只要求各地积极探索,因此对于重度残疾人单独施保的问题,大多数地方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19号)中关于“靠父母或兄弟姐妹供养的成年重度残疾人单独立户的,按规定纳入低保范围”的要求,将靠父母或兄弟姐妹供养的成年重度残疾人单独立户的,按低保申请审核审批程序纳入低保,符合政策规定。2015年,中残联等7部门《关于加强残疾人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残联发〔2015〕34号)规定,生活困难、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经个人申请,可按照单人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下一步,各地要按照《省低保办关于切实做好最低生活保障按标施保工作的意见》(鄂低保办函〔2016〕11号),加强家庭财产比对核对工作,进一步规范成年重度残疾人单独施保工作。

  (二)有些享受低保政策的二级重度残疾人、三级精神和智力残疾人,其所在家庭经济情况较好。对二级重度残疾人、三级精神和智力残疾人享受低保政策的处理,应按照中残联等7部门《关于加强残疾人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残联发〔2015〕34号)有关规定以及各地明确的具体条件进行认定。其所在家庭经济条件好转,不再符合规定条件的,按照动态管理要求,予以退出。

  二、关于“维稳保”、“群体保”(含参战参试有功人员、征地拆迁户、老上访户、企业改制职工、企业军转干部、公益性岗位职工、民办教师、失地农民、伤残民工、艾滋病患者、计划生育结扎后遗症人员、下岗职工等)的问题。虽然“维稳保”、“群体保”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缓解暂时性生活困难起到了阶段性作用,但严重影响了低保政策的公平公正实施,负面影响大。对这类历史遗留问题,应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切实做好按标施保工作的紧急通知》(鄂办发电〔2015〕60号)要求,按“桥归桥、路归路”的原则妥善解决相关诉求,维护稳定。

  三、关于支出型贫困家庭享受低保(主要是“大病保”)的问题。“大病保”主要指因家庭成员患重病支出超过家庭收入致贫,但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而纳入的低保。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主要承接制度是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多年来,“大病保”在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对改善“支出型贫困”家庭基本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后,要按现行社会救助政策规范“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工作。这次查实的“大病保”,应区别对待:

  (一)领导干部及其直系亲属、配偶享受“大病保”的,应予以清退;

  (二)一般财政供养人员直系亲属、配偶享受“大病保”的,应及时取消;

  (三)其他因病导致生活困难享受“大病保”的,要按当地家庭收入评估标准以及财产认定办法重新认定,符合条件的,可以继续享受。

  因病等“支出型贫困”家庭,凡是符合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其他救助条件的,可以申请相应救助。

  四、关于医疗救助的有关问题。逐步扩大医疗救助对象范围、提高医疗救助水平,是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的基本目标。医疗救助对象界定权限在地方,目前没有身份和病种限制。两种具体情形说明:

  (一)关于救助对象所患疾病不在规定病种范围的。《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民政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鄂政办发〔2015〕39号)规定:“医疗救助对象包括发生高额医疗费用、超过家庭承受能力、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家庭中的重病患者。”“医疗救助对象中纳入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或职工大额(病)医疗保险的,原则上可确定为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对象。”在此文件出台前,各地根据鄂民政发〔2012〕81号文件精神,可按病种或费用确定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对象。

  (二)关于医疗救助“其他需要特殊救助的对象”的界定。《湖北省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实施方案》(鄂民政发〔2004〕78号)规定:医疗救助对象除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五保户和特困优抚对象、农村特困户四类对象外,还包括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其他需要特殊救助的对象。“其他需要特殊救助的对象”这一开放性规定,旨在推动各地根据当地医疗救助资金筹集情况和困难群众的医疗支出情况,积极开展医疗救助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当地困难群众的基本医疗权益,不具体指向某类困难对象。

  对上述两种情形,只要医疗救助申请人符合当地规定,按程序审批。可以享受医疗救助。

  五、关于对象死亡、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发生变化,但仍领取低保金的问题。原则上,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在人口、收入、财产状况发生变化后,应当及时告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对获得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人口、收入、财产状况定期核查;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人口、收入、财产状况发生变化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及时决定增发、减发或者停发最低生活保障金。对这类问题,鉴于此前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未全面建立、核查能力不足,此次核查整改时,只要不是优亲厚友、恶意骗保的,本着有利于改善困难群众生活、鼓励劳动自救的原则,已发放的低保金不再追缴。今后,要切实加强动态管理,每半年对所有低保家庭经济状况进行一次集中比对,每年对所有低保家庭进行一次全面复核,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同时,落实低保渐退制度,对积极就业后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可继续享受1—3个月低保补助,未超过当地低保标准1.5倍的,可延长保障一年。

  六、关于拥有小轿车、卡车、农机设备等家庭享受低保的问题。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和《湖北省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实施办法(试行)》(鄂民政规〔2013〕1号)第十七条、第二十九条规定,应区别对待:

  (一)对于拥有小轿车等消费性小汽车的,通过信息比对等核查手段发现后应及时清退,追回购车后发放的低保金;

  (二)用于代步的两轮车,以及用于生产必需的三轮车、小型农机具,在核定其家庭收入时,应扣除相应成本,人均收入低于低保标准的,应保尽保;

  (三)对于拥有经营性车辆、大型农机具的,按当地收入核定办法、财产状况规定进行重点核查,符合条件的予以保留;不符合条件的按低保渐退制度取消,逾时未取消的,追缴超期领取的低保金。

  七、关于既享受农村五保又享受农村低保的问题。鉴于《湖北省农村五保供养条例》出台之前,特别是2014年前,多数地方财力紧张,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较低,集中供养机构管理运行经费保障不足,一些地方为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将农村五保纳入了低保范围。对这类问题,只要用于改善供养对象生活,没有牟取私利,及时纠正,可以不追回已发放低保金。今后,各地要严格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14号),享受五保供养的对象,不得重复享受低保。

  八、关于领取养老保险金的孤寡老人办理五保和“支出型”贫困家庭享受农村五保供养的问题。根据《湖北省农村五保供养条例》第八条规定,孤寡老人若领取养老金后,个人收入仍低于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视为无生活来源,可以申请农村五保供养;若高于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则不予办理。对固定保险金收入超过低保标准,但患严重疾病,保险金仅够用于支付医药费的,可以申请医疗救助;生活仍有困难的,申请临时救助。对不符合五保供养条件“支出型贫困”家庭已享受五保供养待遇的,应当及时取消;基本生活有困难、符合有关救助条件的,可以申请相关救助。

  九、关于“死亡人员”吃农村五保的问题。经查实,领取死亡五保对象供养金,用于丧葬补助或改善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水平的,应当立即纠正;供养金被套取谋私的,应予追缴。今后,各地要严格落实《湖北省农村五保供养条例》,对五保对象丧葬费用由当地民政部门按照一年供养金标准予以一次性补助,将供养服务机构管理经费足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不得用虚报冒领的方式,解决农村五保供养难题。

  十、关于核查中发现低保对象“查无此人”的问题。应予以区别对待:

  (一)查实虚报冒领的,应追回已发放的低保金;

  (二)对虽无户籍、无身份证,但实为当地困难群众的,只要其符合低保条件,不得取消;

  (三)对于低保对象死亡后身份证销号的,按动态管理要求,及时调整该家庭低保补助金。

  此次运用大数据开展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是省委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解决损害群众利益不公正和腐败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深入推进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发展、打通社会救助“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契机。各级民政部门一定要增强“四个意识”,把配合当地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工作作为落实“两学一做”活动的具体实践,从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出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坚持实事求是、应救尽救,尊重历史、公平公正,突出重点、全面纠治,积极稳妥、维护稳定的原则,全力配合做好问题线索调查核实工作,正确处理好严格执行政策与应保尽保的关系,避免“宁可从严少救”的倾向。及时做好汇报沟通工作,为纪检监察机关提供准确的政策依据,并对查实的问题逐一挂账、整改销号,借势借力完善社会救助监管长效机制,真正发挥民政部门基本民生托底保障作用。

  

  

                                                                                                                   湖北省民政厅

                                                                                                                 2016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