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三强化健全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日期:2019-08-16 09:38来源:宜昌市民政局
责任编辑:杨世楚阅读量:

  近年来,宜昌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一系列方针政策,以实施“三救助一兜底”三年行动计划为主线,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建立了以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为主,以临时救助、慈善救助、流浪乞讨救助、社会互助为补充,以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司法等专项救助相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强化兜底保障,让救助对象更“精准”

  1997年和2007年,我市分别建立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制度,实现了全员纳入、应保尽保。截至2019年7月底,全市现有城市低保对象1.5万户2.1万人,月人均补助水平424元;农村低保对象5.1万户8.9万人,月人均补助水平289元。

  一是兜底保障助力脱贫攻坚。制定了“三救助一兜底”三年行动计划,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脱贫的贫困人口实行低保兜底;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贫困人口,按单人户纳入低保予以保障。完善低保申请家庭收入评估办法,在核算家庭收入时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并给予一定的“渐退期”,确保实现稳定脱贫后再退出低保范围。对低保困难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等重点救助对象,按照不低于当地月低保标准的30%,按月增发补助金。全面落实特困供养救助政策,精准认定对象,将符合特困供养救助条件的对象及时纳入特困供养范围,开展自理能力评估,落实基本生活费和照料护理经费,全面压实特困人员供养服务协议管理责任。

  二是动态量化调整低保标准。2016年9月,宜昌市农村低保和五保对象保障标准提前超过2020年国家脱贫标准,率先实现“两线合一”。按照城乡低保标准不低于上年度城乡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的30%、40%,测算全市社会救助标准,每年3月底前调整救助标准。

  三是持续开展低保专项治理。制定《宜昌市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和《宜昌市深化农村低保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全面清理群体保、人情保、关系保,设立社会救助投诉举报电话,建立农村低保专项治理线索台账。目前,我市“群体保”已全面清理,各级巡视巡查发现的问题已全面整改,实现了精准施保、按标施保、应保尽保。

  四是着力提升基层经办能力。出台《关于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加强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的实施方案》、《关于明确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落实政府购买服务经费,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全市社会救助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目前,全市共开展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工作6大项目35小项,各项服务工作推进有序。

  五是低保委托乡镇(街道)审批。围绕“放管服”,将低保审批关口前移,由乡镇(街道)政府负责审核审批,县级民政部门负责低保救助资金的发放监管。通过明确县、乡两级权责,简化优化审核审批程序,责任落实更到位,保障对象更精准,监督管理更严格,审批程序更便捷,困难群众更认可。

  六是开展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实现了省市养老金信息、车辆信息、工商注册信息、个人所得税信息、社保参保信息和市级户籍信息、残疾人信息、工资信息、失业金信息、不动产信息、房产证信息、公积金缴纳信息、公积金贷款信息、婚姻信息、死亡信息等15项信息实时在线核对。

  二、强化部门协同,让救助成效更“凸显”

  一是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完善救助制度,细化救助标准,通过优化审核审批程序,对遭遇急难的人员,乡镇政府、县级民政部门开展“先行救助”。将40个深度贫困村中的贫困对象作为“两不愁”保障的重点,整合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政策,坚持现金救助和实物救助相结合,及时化解群众临时困难。夷陵区在全省率先开展临时救助“救急难”预案管理试点。目前,全市临时救助水平达到1511元/人次,同比增长46%。

  二是加强流浪乞讨救助。加强街头主动救助,力争做到“街面无人”。强化站内亲情服务,保障滞站人员安全。积极探索多元寻亲模式,逐步实现“站内少人”。加强托养机构监管,保障托养人员权益。全市现有救助管理站10个,2018年共救助2.15万人次。

  三是落实专项救助制度。出台优惠政策,对生活困难的低保对象减免九年义务教育学杂费、基本医疗费、丧葬费、有线电视新增收视费、污水处理费、新增自来水水费、电费等。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及时发放物价补贴。建立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协调机制,出台了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主动做好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就业救助等专项救助工作。

  四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实现政府救助与社会帮扶叠加效应。积极对接精准扶贫,争取国家级、省级社会组织参与五峰县脱贫攻坚项目,签订合作意向43个,达成初步合作意向50多个,有11家国家级社会组织已落实帮扶项目,项目价值达2124万元,51家正在推进之中。省级社会组织落实帮扶项目33家(含捐款39.95万元,物资73.5万元),5家正在推进落实之中。策划和发布年度慈善精准扶贫公募项目导引书,启动“慈善一日捐”活动,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扶贫超市联动体系,向长阳、五峰集中配送价值约206.8万元共33400件的捐赠物资。全市筹募款物3633万元(其中资金2363万元,物资折款1270万元),投入资金及善物总值达3114万元,惠及贫困群众约2.2万人次,为全市精准扶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三、强化改革创新,让服务能力更“强大”

  全市共有农村福利院104所,农村特困供养对象1.38万人,其中集中供养4583人、分散供养9246人,生活不能自理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74%。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在全市农村福利院开展“感恩厉行”文化建设活动,引导院民知党情、感党恩。枝江市在各养老机构开展升国旗、唱红歌、看红色电影、听模范事迹等“一生跟党走,最美夕阳红”教育实践活动,丰富了院民精神文化生活。

  二是开展平安创建。按照整体规划、分年实施,先急后缓、全面推进的原则,已连续三年开展了以消防安全设施、无障碍设施和特护设施改造为重点的农村福利院“平安工程”项目建设,加强农村福利院安全管理,促进农村福利院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农村福利院风险管控能力和供养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三是开展试点改革。积极探索“以县为主、统筹调剂”的农村福利院管理体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创新农村福利院照料护理服务机制。推行“医养结合”“服务外包”,推动农村福利院区域性和功能性调整。兴山县推出了“一创新两调整”的改革思路;远安县茅坪场镇农村福利院探索服务外包模式;枝江市在社会福利院建立了健宁医院,开创了“医养融合”养老模式等。(宜昌市社会救助局 黄燕 曹军艳)